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献给母亲河的赞歌——品读《长江文明》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聂运伟(湖北大学教授) 日前,中信出版集团推出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等人撰写的《长江文明》一书。在世界大河文明的版图中,作者把长江文明与其他大河文明交相比较,展现

作者:聂运伟(湖北大学教授)

  日前,中信出版集团推出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等人撰写的《长江文明》一书。在世界大河文明的版图中,作者把长江文明与其他大河文明交相比较,展现共性与个性,仔细辨析了长江文明复杂演进的悠长历程。与此同时,又全面梳理了长江流域的认知史,大胆突破前人研究中相对固化的区域意识,在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发生、发展、变迁的大格局中重构长江文明的整体性认知,依次生发出时间、空间、自然、文化多个维度叙述长江文明的新意。

长江,这条滋养中国众多省市百姓的母亲河,对华夏民族繁衍生息意义不凡。长江文明,这部蕴藏古老中华传统文化的大书,为我们继往开来做了深厚的积淀。

  1、成为中华文明的共同祖先

作为一部从世界文明高度建构长江文明整体性认知的学术著作,《长江文明》在篇章结构上采取了自然与人文并重的处理方式。

受制于副热带高压,北纬30度线附近多为干旱少雨地带。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的早期文明全凭大河的灌溉,建立在需水量相对较少的旱作农业基础之上,水利工程的重点皆在灌溉工程。而位于东亚大陆的长江流域则是一个特例,西部耸立的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将来自太平洋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拦在其东部,形成了一块北纬30度线附近不可多得的雨量充沛地带,使之具有充沛的淡水与丰富的热能,故长江流域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

温暖湿润的长江流域,适合种植需水量较大的水稻。而稻作农业无疑较之旱作农业需要更高的技术和更精心的管理及加工手段,这或许正是5000年前的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出现远超同时代其他文明的精美玉器、漆器和丝织物的重要原因。

不过,丰沛江水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史前时期,为避洪水,长江流域的先民大多避居于人力相对可控的一级支流甚至二、三级支流附近,并且不遗余力地修建防洪疏导工程。所以,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散落各处,上、中、下游的史前文明相对独立发展,各地的水利工程建设也都侧重于防洪。

长江流域持续不断的防洪疏导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了因势利导的水利工程传统。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云梦通渠、巢肥运河、胥溪、胥浦、百尺渎、古江南运河、邗沟及菏水等运河工程,都充分利用了天然河道,再辅以开凿、连接和整治。在战国和秦朝时期,又诞生了都江堰和灵渠因势利导的两大水利工程典范。

就大河与文明延续的关系而言,长江流域也较尼罗河、两河和印度河为优。四通八达的两河流域,很早就成为古代中东各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文明竞技场,几起几落,最终无法阻止文明的中断。印度河流域的达罗毗荼人也很早就遭到北方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的持续军事打击,导致古印度文明早早中断,之后在雅利安人的主导下开启了新的文明进程。在古代交通条件下,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的尼罗河流域,其原住民虽较长时间内保持了独立性,但终究无法摆脱希腊化和被阿拉伯人替代的命运。长江流域所处的东亚地区,地形相对封闭,因流域内部交通不便,上游(巴蜀)、中游(荆楚)、下游(吴越)居民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早期文化在各自相对独立地发展了一段时期后,最终相互融合并汇成中华文化的海洋,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长江曾多次回护中华文明,使其绵延不绝。

就现代国家而言,在北纬30度线附近,除长江之外的早期文明母亲河——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都是国际河流,难以实现全流域范围的统一规划,相互之间经常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摩擦,影响沿河国家的外交关系和经济建设。而径流广远的长江流域则为中国独有,可进行全流域的综合考量,实施统一规划,有利于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航运业的展开。这也成为长江文明的一个重大优势。

壮美长江?资料图片

虎座鸟架鼓·九连墩战国古墓群出土?选自《长江文明》

鹿角立鹤·战国曾侯乙墓出土?选自《长江文明》

  2、见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起步阶段,黄河流域接连不断的重大考古发现,使黄河是中华文明母亲河的固有说法得到科学的印证。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长江流域新石器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长江同样是中华文明母亲河的认知在学界逐渐达成共识。《长江文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客观阐述了中华文明多元生发的历史进程。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zonghexinwen/2021/1026/952.html

上一篇:智能网联道路为数字经济开辟“绿色通道” | 长
下一篇:2021长江中游城市群双碳峰会与湖南绿博会开幕

长江技术经济投稿 | 长江技术经济编辑部| 长江技术经济版面费 | 长江技术经济论文发表 | 长江技术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