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涪陵榨菜:跨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重庆11月10日讯(记者 魏金金) 涪陵榨菜素有“酱菜小茅台”的美誉,作为中国酱菜第一股,这个诞生于1898年的地方特产,近年来又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9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重庆11月10日讯(记者 魏金金) 涪陵榨菜素有“酱菜小茅台”的美誉,作为中国酱菜第一股,这个诞生于1898年的地方特产,近年来又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9日下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重庆涪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探究竟。

  科学技术加持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涪陵榨菜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科学技术把控。

  涪陵榨菜的原材料是青菜头,而涪陵青菜头之所以品质好、产量高,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同样也离不开不起眼的种子。位于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渝东南农业科学院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榨菜及配套技术研究的农业科研机构,该机构从1959年成立之初,就设立了专门的榨菜研究室。这里现保存有国内外芥菜类种质资源1600多份,其中青菜头种质资源170多份,育成品种覆盖全国榨菜产区面积70%以上。

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植物工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在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植物工厂,记者们看到了目前涪陵榨菜原料种植的当家品种“涪杂2号”。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从外观上难以分辨出“涪杂2号”种子与普通青菜头种子的差异,但事实上“涪杂2号”要比以前主栽品种早熟30天,增产20%以上。

智能化生产车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在中国榨菜城,今年7月份,首个榨菜智能化生产车间在重庆涪陵榨菜集团正式投产,由此,涪陵榨菜的生产实现了从青菜头淘洗、拌料到成品包装等整个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同时,智能化生产车间还设立了数字化控制中心,依靠在生产线各环节上分布的数据采集系统,控制中心可以轻松通过计算对生产流程进行自动匹配、自动干预修正、预警提示等智能控制。

  事实上,涪陵榨菜产业一直有着重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统。早在2000年初,涪陵榨菜就率先从德国引进榨菜全自动生产线,全面推进生产线国产化改造,并联合国内一流设备制造商,运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改造生产线,替代传统的人工装箱。

  产业链布局心连心

  青菜头的种植离不开农民。依托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渝东南农业科学院,涪陵榨菜将园区农户纳入科研生态,向农户免费发放榨菜种子、有偿购买劳务和收集科研数据,让农田成为“试验田”,农户成为“助理研究员”。

  同时,为保证青菜头种植面积稳定、产出不流失,涪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全面推行“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探索推行“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机制。所谓的“两份保证金”即龙头企业通过提高收购保护价格,把青菜头初加工(看筋)工序前移交由合作社实施等方式,提高合作社和农民的实际收益;合作社向龙头企业交履约保证金,菜农又向合作社交履约保证金。如此,既保障了农民收益的稳定增长,也保证了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品质。值得一提的是,种植农户以土地、窖池或资金入合作社,建立“保底分红+财政投入资金股权化分红+盈余二次分配”的股权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农户与合作社紧密联结。

田间地头青菜头绿意盎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截止2019年底,涪陵区共组建榨菜生产股份合作社197家,入股农户达20774户,实现户均增收约2000元。其中,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榨菜股份合作企业127家、占比64.5%,园区内40%以上农户、约1.5万人加入合作社,入社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跨界融合进军文旅

  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榨菜已发展成为涪陵区乃至重庆全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特色产业,“世界榨菜之乡”实至名归。

榨菜博物馆内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涪陵区谋划制定了《涪陵区榨菜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其中明确强调,高质量举办榨菜文化节,积极开展榨菜工匠技师祭祖、千坛榨菜沉塘、中国味道峰会、万商品鉴榨菜宴等文化旅游活动,挖掘发扬涪陵榨菜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zonghexinwen/2020/1111/647.html

上一篇:闵行首条“长江经济带最美河流”,有着怎样的
下一篇:【共舞长江经济带 看高质量发展】探寻中国“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