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是否有污水偷排,江豚活跃度如何,哪里存在非法捕捞、非法采砂行为……如今,这些情况都逃不过长江南京段的“火眼金睛”。1月10日上午,在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发挥‘生态眼’在长江大保护中作用专题议政会”上,南京市副市长霍慧萍介绍说,去年3月份,长江“生态眼”项目正式启动,运用自主设计的芯片和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手段,努力提升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目前,“生态眼”项目(一期)已初步建成并试运行。
卫星影像等动态采集数据,全面掌握长江南京段生态
很多人不太清楚,到底“生态眼”是干嘛的呢?霍慧萍说,去年3月份,长江“生态眼”项目正式启动,由市大数据局牵头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四个一”的功能框架,即一个先进监测体系,一个智能分析模型,一个数据汇聚平台,一个工作联动系统。
霍慧萍介绍,南京“生态眼”项目以南京物联网城市综合感知平台为基础,综合利用卫星和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物联网监测等一批创新技术,建设多源动态、综合感知、全面精准、实时智能的长江南京段智慧平台,明确了“碧水长江”“美丽长江”“安全长江”“活力长江”四大板块的业务框架。
据悉,在数据采集方面,“生态眼”融合17个市级涉江部门23个信息化系统,接入269个水质、空气质量等传感设备数据及891路监控视频,通过卫星影像、彩色夜视相机等物联网设备,动态采集各类生态环境数据,实现对长江南京段生态状况全面掌握。目前,南京已经成为国内除北京、上海外,使用卫星影像最多的城市。
自动识别江豚并存档记录,及时发现水质异常
据悉,“生态眼”在数据分析方面建立了一整套人工智能分析模型,按月输出质量稳定的水质分布数据。同时,构建了地物分类、江豚智能识别模型,自动识别江豚画面并存档记录,实现对长江南京段岸线一公里范围区域内的地物识别、分类和比对。还构建了中红外光谱采集和气体识别算法模型,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化工管道气体微泄漏口,智能判断泄漏气体种类。
在数据服务方面,实时掌握长江水质状况、“百项提升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岸线修复情况等,为沿江排口管理、流域污染溯源、岸线清退整治、绿化进度和成活率分析提供有益“助力”。
水环境监测上,“生态眼”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人工丈量巡河的状况,通过布设的水质监测设备,利用水质反演分析模型,对长江南京段水质进行全域体检。去年8月,通过水质反演结果分析,发现绿水湾水质明显异常,结合无人机现场查勘,及时发现了0.25平方公里非法布设渔网区域,并在第一时间做好整改,在最短时间内使该区域水质得到恢复。
项目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对违规占用岸线情况进行精准识别。据介绍,去年8月,通过遥感卫星监测到新济洲岛上0.02平方公里大棚种植区,及时通报、落实整改,后续持续加强对该区域的卫星影像分析,直至该大棚区全部拆除,实现了足不出户的网上监督。
延伸“三头六臂”, 打造长江南京段“最强生态大脑”
霍慧萍说,要全面加强动态监测,用好“火眼金睛”,使之成为生态环境问题预警的先导。下一步将重点在入江水质变化动态监控、在岸线利用情况实时监测,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科学预警上下功夫。
突出抓好生态保护,延伸“三头六臂”。 霍慧萍指出,要进一步延伸监测功能,打通“水里”“岸上”“天空”的监测壁垒,打造“绿色”之眼;进一步延伸预警功能,打造“安全”之眼,真正实现宏观千里望长江,中观千米看江豚、微观实时察动态,及时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砂行为,积极应对航运、化工生产突发状况,保障长江南京段岸线通航、利用和生态安全。
进一步延伸管控功能,打遍“智慧”之眼,重点抓好“化工围江”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和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推动沿江“两钢两化”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
同时,集成共享数据信息,打造长江南京段“最强生态大脑”,使之成为辅助科学精准决策的依据。真正把长江南京段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打造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样板”。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zonghexinwen/2020/0904/520.html
长江技术经济投稿 | 长江技术经济编辑部| 长江技术经济版面费 | 长江技术经济论文发表 | 长江技术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