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怀艳) 13日上午,在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码头,江宁区渔政行政执法人员正在将国家二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胭脂鱼鱼苗进行首批放流。按计划,此次共放流胭脂鱼27.7万尾,分六车、两天完成。增殖放流活动的开展,对修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维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胭脂鱼为我国特有鱼类,已知仅分布于长江和闽江。刚孵化出来的头一个多月里,胭脂鱼全身深褐色,体侧仅有三条黑色宽纹,性成熟后的胭脂鱼通体淡红、黄褐或暗褐色,从吻端至尾基有一条胭脂红色的宽纵带,背鳍、尾鳍均呈淡红色,因此,它们还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目前胭脂鱼在长江水系中的资源量明显减少,而闽江胭脂鱼种群几近绝迹。
当天,两辆分别装载4万多尾的全封闭鱼种运输车缓缓驶向新济洲湿地码头,卡车后厢,有五个2.2立方米的白色塑料封闭箱,箱内水体被稳定地输送低温液氧,以确保在36℃的高温天气下,箱内水体温度与鱼苗从育种厂出水温度一致,确保鱼苗健康状态以及放流存活率。卡车在码头停放好后,工作人员依次打开鱼箱的出口,1龄大、10厘米长的深褐色胭脂鱼,哗啦啦顺水流淌到江水中,摇摆几下,几秒后就不见了踪影。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庆介绍,为便于追踪调研胭脂鱼放流的效果,此次放流的胭脂鱼首次做了荧光标记。在放流的前一天,他带着几名技术人员,赶赴承担此次育苗任务的坤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计划,将此次放流的胭脂鱼的十分之一2.77万尾做荧光标记。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名工作人员围坐在小桌旁,将针孔注射器内的绿色荧光剂注入鱼苗背部肌肉的浅层。后期调研中,相关工作人员只需用荧光检测器就能验出荧光,而且不同放流批次,可做不同部位、或不同颜色的标记,以便区分。王庆介绍,胭脂鱼一般要5-6龄才能达到性成熟,长江十年禁渔对胭脂鱼的生长繁衍是个重大利好,为其性成熟提供了充足时间,有利于种群自然恢复。
江宁区农业农村局渔政监督大队队长李云介绍,今年,江宁区农业农村局渔政监督大队共计划放流鱼苗7025万尾,其中,7000万尾的鲢鱼、鳙鱼已于6月19—22日放流完毕,此次是第二次放流。长江全面禁渔以来,大队加大了执法力度,加强巡查频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为长江水生生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增殖放流已成为丰富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水生态环境的一剂“特效药”。自2004年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以来,我市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衰退趋势有效减缓,长江中的部分物种如鲢鳙鱼得到恢复性增长,多年不见的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又重新出现。
来源:南京日报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zonghexinwen/2020/0814/472.html
长江技术经济投稿 | 长江技术经济编辑部| 长江技术经济版面费 | 长江技术经济论文发表 | 长江技术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