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重庆川江船务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来到重庆朝天门海事处,为公司所属55艘船舶领取了生活污水处理器达标排放阀门铅封。55个铅封的使用,标志着重庆川江船务有限公司所属船舶将永久性关闭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阀”,从此告别内河船舶几十年来惯用的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方式,采取“零排放全接收”的全新模式,将船舶航行、停泊、作业全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进行转岸接收处理。
对船舶实施铅封有什么用?川江船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零排放全交付后船舶污染物转岸处理,大大降低了对长江水质的影响,是响应‘共抓大保护’精神号召,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实事,以后船公司再也不会为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难而揪心,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船舶的安全和生产经营上,是大好事!”
“其实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模式已经构思和推进了5年,并非一蹴而就。”重庆海事“碧水朝天杨阳工作室”负责人介绍,重庆主城中心港区水域全长71.9公里,112个码头林立两江四岸,年均3万余艘船舶进出港。早在2016年,针对船舶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困难的突出问题,工作室就已经率先在内河提出并应用“零排放全接收”模式作为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控制的重要手段,以疏堵结合、分类监管为切入点,按照固定浮动设施、航行船舶的阶梯顺序逐步推动辖区船舶实施“零排放全接收”,破解内河船舶防污染难题。随着“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时代精神深入人心,至2018年,辖区已有217艘餐饮船舶、趸船、施工船、两江游船和涉外旅游客船均以“零排放全接收”模式在港区水域将船舶污染物进行转岸处置。
2019年,864艘重庆港籍船舶全面完成集污舱改造,为“零排放全接收”做好硬件准备工作。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工作室以四项具体举措践行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精神,找到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的突破口。
建立内河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模式。在充分调研80多家航运企业、5000余艘船舶在污染物排放控制中的困难和需求后,工作室分析了现阶段内河船舶污染物处置模式存在的弊端,在分类监管成果基础上,于2020年初启动内河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模式,辖区水域内靠泊、锚泊和作业的船舶污染物通过贮存设施收集后进行交付接收转岸处理。力争将船舶污染物向长江的排入减少到“0”,同时有效降低船舶持续燃油消耗对大气的污染。目前已有56家航运企业的466艘航行船舶主动加入到“零排放全接收”之中。
重庆冠泰船务有限公司作为“重庆至上海”全航线全过程实施“零排放全接收”的企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船公司,零排放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船员便于操作,公司便于管理,船舶辅机也不再为处理生活污水而24小时运转,平均每艘船每个月能节省好几千元的油钱,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持续燃油消耗对大气的污染,船员也不会再因为操作不当而扣工资,可以专心驾船保安全,是一种更经济、更环保、更人性化的处置方式。”
船舶污染物收集、接收、转运、处置的链条化,对长江的污染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降低了、船公司的营运成本省减了、船员的收入增加了。“零排放全接收”模式的建立和运行,让航运企业和广大水上从业人员亲身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建立内河船舶污染防治严管水域。确定了重庆主城港区大背兜至马桑溪大桥、沙嘴至黄花园大桥作为内河首个“船舶污染防治严管水域”。做好告知,进入以上水域的船舶会收到“您已进入船舶污染防治严管水域,请合法合规处置船舶污染物”的警示,为船方对污染物的处置行为戴上“紧箍咒”;制定分类监管方案,到港船舶以“零排放全接收”模式处置污染物为主,对于已在实施的船舶,强调船公司更要履行好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形成闭环,以确保船舶零排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到港仍在采取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方式的船舶,海事执法人员采取防污染“四步检查法”开展严格的现场核查,并与第三方监测机构共同对生活污水进行逐船取样检测,对检测不合格船舶采取滞留、停航、处罚、及强制“零排放”、船员强制离船学习等措施,以确保船舶合法合规处置污染物。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zonghexinwen/2020/0812/466.html
长江技术经济投稿 | 长江技术经济编辑部| 长江技术经济版面费 | 长江技术经济论文发表 | 长江技术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