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我国研究综合运输的著名学者李宏把综合运输体系解释为由综合交通网及枢纽、综合运输运营与管理和综合运输服务三大子系统构成[1],但并未发现该学者对综合运输服务子系统的明确解释。2007 年国务院批准颁发了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我国首个《综合交通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业从各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发展的状态进入全国统一推进综合运输发展的新阶段。2008 年、2013 年两次大部制的改革,建立了统管四种现代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的交通运输部,为我国推进综合运输发展构建了必要的体制保障。在2013 年交通运输部机构改革时,将原来的运输司改为运输服务司、并明确了该司统管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的职能。为此运输服务司牵头制定并经交通运输部批准颁发了我国首个《综合运输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从2007 年开始,涉及内容各异的综合运输服务的表述频率大幅度增加。
从我们查阅的相关文献来看,最早把综合运输服务作为一个规范的学科概念来探讨的是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樊桦博士。她于2011 年10 月在《综合运输》杂志上发表论文《综合运输服务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此前(2010 年6 月)她还在同一期刊上发表论文《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的功能和实现途径》。我们认为,这两篇论文揭开了探索综合运输服务学科概念的序幕,但未发现后续跟进相关研究的文献。
从频繁出现的综合运输服务一般表述来看,明确其内涵及外延,进而认识其本质特征,对于推进综合运输服务的发展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二、综合运输服务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
按照产业分类,整个交通运输业作为服务性行业,面向普遍性的运输需求和多样性的运输对象提供差异化的运输服务产品。但交通运输业是个庞大复杂的产业体系,从层次结构上看涉及到基础网络的构建、运输设施设备、运营组织与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性质各异的组成部分;从技术经济特征上看涉及到五种运输方式;整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接近3 000 万。将整个产业统称为综合运输服务显然是失之过宽、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推进发展。
(一)综合运输服务的概念
参考樊桦博士观点——综合运输服务是一国综合运输体系向社会和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或最终产品,它是基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各种单一运输方式所形成的一种集成服务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优化配置运输资源,以系统效率最高的方式来满足运输需求的总体能力[2-3]。笔者认为提出这样的认识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差异。尽管整个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但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不外乎政府与市场两类。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命题之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作用。由于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综合交通网络及枢纽)层面具有公共产品、公益服务、社会治理、自然垄断等特性,是市场机制难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因此该层面的规划与建设主要依赖政府权能推进发展。当然,政府在推进该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并利用市场规律,这是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是决定动力机制性质的因素。依托基础设施构建运输能力并向需求主体提供运输服务的层面(简称运作层面),是市场主体决策能力所及的领域,属于产业的范畴,其发展的驱动力是市场机制。本文提出的综合运输服务概念,是基于市场机制的层面来考虑的,这样有利于针对性地探究其发展的机理。
2.政府治理的分工。自从20 世纪30 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完全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已经逐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政府规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产业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日趋强大,政府规制对市场运行的规范作用日趋重要。各国政府管理产业的职能由此应运而生并不断强化。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的成立,明确了我国规范管理综合运输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对推进我国综合运输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从政府治理的权能分工来看,应该在运输服务司的职能范围内考虑综合运输服务范围的界定。
3.业态特征。服务业是指国民经济中在流通、生产生活、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公共需要等领域提供各种劳务的部门或行业。虽然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属于服务业,但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对交通运输业进行了细分:作为行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工具制造业提供的是产品,因此它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同样原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也是实物产品(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航道、航线、管道等),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而运输过程提供的是劳务,不提供实物产品、也不改变运输对象的形态,符合服务业态的基本特征,是交通运输业包含的内容。
文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 网址: http://www.cjjsjj.cn/qikandaodu/2020/0727/415.html
上一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当优化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
下一篇:叶片气热除冰技术经济适用性分析
长江技术经济投稿 | 长江技术经济编辑部| 长江技术经济版面费 | 长江技术经济论文发表 | 长江技术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